亞齊省(Aceh)迦佑區(Gayo)位於高海拔山區,橫跨赤道兩側的印尼,濕熱的熱帶雨林氣候雨量豐沛,又有肥沃的火山壤土給咖啡帶來豐富的養份,多半採傳統遮陰、不施用農藥的有機式栽培。
曼特寧(Mandheling)似乎成了印尼咖啡代名詞,其實曼特寧並非產區名、地名、品種名,而是來自蘇門答臘的曼代寧民族(Mandailing)的音誤。二次大戰日本占領印尼期間,一名日本兵喝到香醇無比的咖啡,好奇問老闆是什麼咖啡,老闆誤以為在問他哪裡人,便說: 曼"特"寧。戰後日本兵請貿易商運咖啡回日本,在大受歡迎後,曼特寧咖啡就這麼被創造出來了。
日本人為了改善曼特寧缺陷豆偏高,多年前以更嚴格的品管,經四次人工挑豆、剔除缺陷豆,生產出豆相均一又大顆的「黃金曼特寧」(Golden Mandheling)。
20目是指咖啡豆大小透過 過濾網而得出之號碼,而號碼20是評定為尺寸最大。
當地氣候潮濕,帶殼豆經初步水洗、發酵處理,經1~2天曝曬,生豆含水率仍有30%~50%,即先剝除種殼再繼續乾燥,以縮短生豆乾燥的作業時程;約再2天的乾燥時間,就能讓咖啡生豆的含水率降至12~13%。印尼這種獨特的半水洗處理法當地人稱之為Giling Basah,又稱濕剝除法(wet-hulled)。